主页 > 餐饮资讯 > 行业资讯 >

星巴克可能要走肯德基麦当劳的路

2024-11-26

星巴克未来在中国的经营,可能要走上肯德基麦当劳的老路了。

近日,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,星巴克正在探索其在中国业务的不同选项,其中包括可能出售业务股份的可能性。此外,星巴克也已经非正式地评估了潜在投资者的兴趣,其中包括中国国内的私募股权公司。

对于上述消息,星巴克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回复源媒汇询问时表示,星巴克全心全意致力于中国业务、伙伴(员工)以及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。

“正如在第四财季电话会议上所说的那样,我们正在花时间更深入地了解在中国的业务运营以及市场竞争环境。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最佳的增长途径,其中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”星巴克方面称。

事实上,几个月之前,市场就已传出星巴克想要在中国寻找帮手的消息。

7月30日,前任星巴克首席执行官Laxman Narasimhan表示,星巴克在中国正处于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早期阶段,以期增强竞争地位,加速增长和创新,取得长期胜利。3个月后,新任星巴克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在业绩会上重申,中国业务将继续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

种种迹象表明,星巴克在中国可能真的要调转车头了。

01 中国市场的挑战

在外卖大行其道,第二空间模式被压缩的中国市场,星巴克正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。

2024财年第四财季和全年财报显示,星巴克全年营业收入362亿美元,同比增长1%;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37.61亿美元,同比减少8.82%。其中,第四季度星巴克实现营收7.84亿美元,环比提升6%。

从同店销售情况看,受行业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,星巴克在华同店销售额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。

财报显示,星巴克中国2024财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8%,其中同店交易量与去年持平。受频繁促销环境影响,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8%。

天眼查显示,星巴克于1999年1月,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。目前,中国是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,并100%由公司直营,长期为星巴克贡献现金流。但另一方面,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也面临一定的挑战,比如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、宏观经济的调整以及地缘因素等。

总体来看,尽管面临竞争,但在中国卖咖啡,对星巴克来说依然是一门赚钱的生意。

2024财年,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净收入达30亿美元,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利润率。星巴克称,2024财年单店盈利模型表现出色,得益于公司持续优化门店投资和运营成本,如租金结构、门店面积和门店设备投入等各项指标。

而面对瑞幸、库迪等竞争对手掀起的价格战,星巴克也采取了针对性的策略,比如根据用户消费频率发券、激活会员体系等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能让其维持基本的价盘和品牌高度。

此外,星巴克在中国还处于扩张模式。第四财季,星巴克在中国净新增290家门店,新进入78个县级市场,中国门店总数达到7596家,覆盖近中国1000个县级市场。2024财年,基于年度门店拓展规划,星巴克中国净新增790家门店,同比增12%。这也刷新了星巴克中国的历史最佳表现。

在中国咖啡市场内卷愈发严重的情况下,由于在上下游的规模优势,星巴克这类头部品牌反而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,走出周期的速度也会更快。

02 另一个“金拱门”

内外因素影响下,星巴克也的确需要考虑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方向。

今年8月,星巴克宣布换帅,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曾在Yum! Brands工作多年,在其任期内,Yum! Brands曾成功推动中国业务(后来为“百胜中国”)独立拆分,并最终上市。

新帅的履历,也一度让外界相信,星巴克中国或许会成为第二个“金拱门”或者百胜中国。

2017年,麦当劳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中信集团和凯雷资本。彼时,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、中信资本两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,与美国凯雷资本合作,以最高20.8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。

2023年11月,凯雷资本选择退出,麦当劳全球宣布收购凯雷在麦当劳中国持有的少数股权,持股比例增至48%。今年10月,中信资本加码麦当劳中国,交易完成后,中信资本联合体持有麦当劳中国52%的股权。

此次交易的背景和结果是,在过去数年时间里,是麦当劳在中国实现了迅猛的发展,使得中国市场成为麦当劳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。

按照此前公布的计划,麦当劳预计2024年在全球开设2100多家餐厅,其中在中国市场将开设大约1000家。这意味着,2024年麦当劳餐厅数量一半的增长将在中国市场实现。

上演类似戏码的还有百胜中国。2016年,运营肯德基、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中国从Yum!Brands拆分,同时引进春华资本等本土投资者。

和中信资本之于麦当劳一样,本土股东为百胜中国在门店、渠道和供应链资源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资源,同时推动其在数字化等方面的转型。在拆分上市时,百胜中国在中国市场的门店在7000家左右,如今已超过15000家。

快速扩张和业绩增长的背后,伴随着一定的的股东回报。在今年的股东信中,百胜中国就提到,自2016年底分拆上市以来,其对股东的总回报已达30亿美元,在未来三年内至少再回馈股东30亿美元。其中,2024年计划回馈15亿美元。

03 谁会入局?

在一众传言中的意向合作方,最有可能的,应该是具有雄厚背景的本土大资本。

毕竟对于星巴克来说,在资金之外,其最为需要的,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在中国市场处理好政企关系,快速获得资源,以实现本土化和应对竞争的合作方。

从中国本土资本与外资品牌合作的历史看,也许只有华润、中粮、中信这样的大平台,可能会被星巴克“相中”。

今年8月,业内就曾传出华润集团有意与星巴克寻求合作的消息。而华润其实也是咖啡赛道的老玩家,从2010年开始,其相继收购了太平洋咖啡80%股权和100%的股权。

不过目前,太平洋咖啡在中国内地市场日益式微,仅有不到200家门店。但不可否认,从华润集团经营华润啤酒、华润万象等消费品、零售品牌的经验看,其对相关品牌提供的支持,并非是一般资本所能相比的。

另一方面,也不排除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,开放加盟连锁模式的可能。

在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时,在部分市场采取的就是加盟代理与合资模式——在香港、广东市场的代理方为香港美心集团;北京等北方地区则有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负责;把台湾和江浙沪的代理权先后授予了台湾的统一集团。不过近几年,在中国内地,星巴克陆续收回了合作授权,门店统一变为直营。

但目前,美心集团依然经营着星巴克在中国香港和澳门,以及越南、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的星门店;统一则一直在负责中国台湾地区星巴克门店的经营。

从中国连锁餐饮的趋势来看,绝大多数规模化品牌,都在通过开放加盟模式实现快速增长。比如一直坚持直营的海底捞、喜茶、奈雪等品牌,就相继开放加盟;瑞幸、霸王茶姬也通过加盟模式,迅速将营收规模推至百亿级别。

但不同于上述品牌的是,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早已度过了攻城略地的阶段。目前其更在意的,应该是如何寻找一个合作伙伴,实现进一步的精细化经营,增强自身经营效率,以应对市场竞争。

相关标签: 麦当劳 星巴克 肯德基

展开全部